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的真实意思我们都理解错了

历史文化 3年前 (2022) aysz01
0

中国自西周就开始有孝道。影响最广的,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中有: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”其实,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:“不孝有三种,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。”

孟子的原意,并不是说不生孩子就是不孝,最不孝的是没有对长辈尽到后代的责任。读中国古代历史,了解更多历史真相——

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的真实意思我们都理解错了

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

到了东汉,赵岐在《十三经注》中阐述了他个人对于孟子这段话的理解:“于礼有不孝者三事,谓阿意曲从,陷亲不义,一不孝也;家穷亲老,不为禄仕,二不孝也;不娶无子,绝先祖祀,三不孝也。三者之中,无后为大。”这将“无后为大”曲解成为:不娶妻生子,断绝后代。

实质上这是汉代人赵岐的个人理解,而后人的误传让孟子为赵岐无端地背上了黑锅。

正因为这种误传,使得封建社会中识字不多的老百姓都信以为真,把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曲解为“没有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”。在“忠孝”为主题的封建时代,这句话有了无上的魔力。为了孝为了不断后,无论世家还是贫民,都无所不用其极,随之产生了过继等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现象。

版权声明:aysz01 发表于 2022-12-17 14:55:07。
转载请注明: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的真实意思我们都理解错了 | 鳌游历史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