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古宫历史网小编为您带来一篇关于埋葬孩子为母亲服务的历史典故。欢迎阅读~
八角古墓葬由于不同朝代、不同地方的丧葬习俗不同,墓主人身份的悬殊,考古活动中发现的古墓葬可谓千奇百怪,变化多端,从帝王墓葬到百姓墓葬应有尽有,但凡是有一丝考古价值的古墓葬都可以拍成纪录片《走近古墓葬》。
八角古墓
专家在金省的一次考古调查中发现了一座“奇怪”的古墓,它是元代的一座平民墓。这座墓虽然不是王公贵族的墓,但也有让考古学家惊讶的奇怪之处。首先,这座墓的形状是八角形的,其次,在这座平民墓的内部洞穴中发现了七幅古代壁画。
02墓壁画出土后,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木砖砌成的八角塔墓。虽然是平民墓,但通过地道和墓的建筑材料,我们可以看出墓主人应该属于当时的富豪家族。该镇出土的墓葬文字显示,该墓建于1324年。八角墓虽然罕见,但墓中的古代壁画更为奇特,画面内容甚至让考古学家大吃一惊。#古墓丽影#
古墓
下到塔形墓后,可以看到墓顶绘有星星空日月,八角形塔顶下有八面墓壁。除了一面作为隧道入口的墓壁外,其余七面墓壁均绘有彩画,其中正北的墓壁绘有墓主夫妻的牌位和容貌,其余均绘有墓主夫妻生前的日常场景(或墓主夫妻所期待的)
墓室壁画
03一幅“惨无人道”的画面。除了墓主人夫妻的画像,还有一张家庭宴会演奏音乐的照片。一个人拿出美食,走到一群打鼓吹笛的乐手正在表演的聚会室,另一幅画是游牧民族用手牵着骆驼,其他几幅普通的壁画也画着一些相关的生活。但是还有两幅壁画,似乎和其他壁画没有关系,比较突兀。
主人的夫妻地图
一张照片显示一个男人在挖地,一个女人站在一旁,怀里抱着一个婴儿,显然他们还在说话。这幅画与其他壁画的内容无关。画一对年轻夫妇在坟墓里抱着孩子劳动是什么意思?经过考证,专家们意识到这幅壁画的内容原来是一件极其恐怖、惨无人道的事件——画中的男子不是在地里干活,而是在挖坑,他和妻子想把婴儿活埋在自己的怀里!这是一幅完全“不人道”的画!
古墓家宴图
04埋葬孩子服侍母亲的画作看似与其他壁画无关,但其实也是墓主人期待的一部分。其他壁画可能描绘了墓主人下葬后对世间生活的想象,而这幅“活埋孩子”的壁画,其实是墓主人对子孙后代孝顺的愿望表达。这幅壁画是“埋葬孩子为母亲服务”的画面。
埋葬母亲的身影
把孩子埋在母亲肚子里的故事,出自东晋时期的《搜姬神》,讲的是一个孝顺的儿子,家境极其贫困。因为食物难以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,他的母亲把自己的那份存起来喂孙子,而孝顺的儿子因为母亲吃不饱而感到羞愧,于是他和妻子商量挖个坑把孩子埋了,这样他就可以赡养年迈的母亲以表孝心。
嵌入母亲的国画
墓中这幅壁画描绘的是孝子和妻子挖坑准备活埋亲人的场景。从墓主人生活的时候起,埋葬孩子为母亲服务就被广泛宣传。自元代起,葬子侍奉母便被列入二十四孝,成为传统孝道文化中最积极的例证之一。所以墓主人选择了这个宣扬孝道的主题作为墓室壁画,希望后人恪守孝道。
05“反人性”的孝道当然,在埋葬孩子为母亲服务的非人性“孝道”的最终结局中,并没有“埋葬孩子”的悲剧。孝子挖坑的时候挖了一个金坛,这样他就可以侍奉母亲而不埋葬孩子。乍一看,似乎很鼓舞人心。孝子用残忍的方式埋葬了儿子,以示对母亲的孝顺,上帝为了他的孝感给了他金子,这说明有这种孝心的人一定会得到好的回报。
二峰木石雕
然而,受此“葬子服母”教育的古人并不傻。他们除了咒骂这个孝子为人之外,还提出了两个极具逻辑攻击力的问题:第一,你埋葬了你老母亲的孙子,回家后,你老母亲找不到她的孙子,难道你不想活着死去吗?如果你坦白为了满足她而埋葬亲人,老母亲岂不是要活活气死?什么是孝道?第二,为什么把埋葬孩子、服侍母亲作为孝道教育典范的人,不去尝试一下埋葬孩子是否能赚钱?
看到图片内容后,网友直言,活埋儿子,孝敬母亲,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。这样残忍不人道的画真的是越来越可怕了!有网友大骂:这简直是史上最“不人道”的画,越看越可恨!从现代的角度来看,这无疑是对“反人性”和“孝道”的无知。不仅网友诅咒“不人道”,历代很多学者和学者都在批判这种“孝道”。
除了埋葬孩子的“惨无人道”壁画外,这座元代墓葬其实还有一幅“孝道图”,通过对比来修正能量。图中也是一个受不了饥寒交迫的家庭。男主人打算把父亲遗弃在荒野中,以减少食物消耗,而小儿子则告诉他,如果今天抛弃祖父,长大后会把父亲遗弃在野外,从而防止同样“不人道”的遗弃老人。
嵌入母亲的国画
显然,第二幅壁画的教育意义比“非人”的壁画更强,但这幅壁画中的孝道例子因为没有得到黄金而没有被列入《二十四孝》。或许,当时二十四孝编的《文选》认为“金”的奖励诱惑更有利于“孝”,这显然是一种“诱导式”的利益奖励的孝道教育。
然而,也许它被列入了二十四孝。这种反人类的所谓“孝道”至今仍被一些现代人奉为传统文化的精髓。甚至有些地方还专门为这个埋葬儿子、侍奉母亲的孝子雕刻了一座纪念碑,不知道建造这座纪念碑的人能否活埋他的亲人。
埋葬母亲的纪念碑
但也有网友基于今天的生活经验,认为骂古人“埋儿”或“弃老”是愚蠢和孝顺的,或许是对“为什么不吃肉”的一种批评。有人认为古人不想宣扬“葬子弃老”,而是把重点放在了“孝”上,遇到非常情况时,可能除了葬子弃老什么都不用做。
当然,或许古人在“设计”或“炮制”这样一个故事时,并没有将“葬子”变成现实,而是让孝子在“葬子”之前先把金子挖出来,或者他们也认为两全其美的结局会让孝道传播得更顺畅。
中墓墓主人祈求后代孝顺是可以理解的,但那幅惨无人道的壁画中所画的孝顺,是应该被责骂还是应该被颂扬?孝道无疑是一种值得赞美和传承的伦理。
但是,即使“埋孩子伺候妈妈”是一种无奈之举,也绝不应该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去相信和传承。尤其是“焚尸取钱”,一种以奖励和利益交换的孝道教育,更像是传统文化中的罂粟,看似道德正义,实则无知无耻!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果您的原创版权受到任何侵犯,请告知我们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以上就是有关传统文化、历史文化的所有内容了,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,欢迎广大小伙伴们关注古宫历史网